??? 壯族,大部分是元末明初從廣西遷來【元至正二十八(1368)】,只有少數(shù)是后來因婚姻關(guān)系而被同化的。壯族古稱僮人,近稱壯族。舂白糍在壯家有著悠久的歷史。一年最為隆重的春節(jié),按壯家習(xí)俗,每家每戶都會請鄰里親友幫忙舂白糍, 諧趣叢生,各顯能耐,充滿節(jié)日歡樂氣氛。白糍是壯家人的饋贈之佳品,通常用作出嫁的婦女回娘家的禮物,象征親人團(tuán)園,愛情純潔,五谷豐登,而娘家的叔伯兄嫂也以此物回贈。因攜帶方便常用作出遠(yuǎn)途勞動的干糧。從而在壯族人里至今還流傳著舂白糍。
??? 舂白糍是壯家人過年的習(xí)俗,都會請上鄰居親友幫忙,諧趣叢生,各顯能耐,充滿節(jié)日歡樂氣氛。白糍的制作,先把糯米放在水中浸泡一個晚上,翌晨淘洗后放在籮筐中濾干水,放入木甑中蒸煮,待蒸得用手指可把糯米捏爛時為度,適時地將蒸熟的糯米飯?zhí)统龇诺绞├雉C看昔┒嗌僖暿┐笮《ǎ?四五斤米不等。舂的時候,三四個年青力壯的人手持木舂杵不停地輪流往下舂,直舂得糯米飯不見飯粒,變成膠狀糊為止。
??? 此時持舂杵人要趁熱用舂杵把膠狀糊拖將出來,放在早已準(zhǔn)備好的用蜜臘混茶油涂抹過的竹簸箕上,由一個熟練的婦女趁熱把糯米團(tuán)分成一個個鉛球大小的糍團(tuán),再由其他姑娘少女將糍團(tuán)拍成扁圓體,攤放在大簸箕上晾干。因?yàn)榕疵渍承源螅启┖苜M(fèi)力,手腳要靈巧,大家就在制做過程中比試各自的功夫, 白糍做好后,視天氣干濕程度而定,一般晾上五六天即可, 以糍粑表面微有裂縫為適度。太硬會爆拆碎裂;太軟,不耐泡浸。最后將晾干的糍粑放在清水中浸貯,每隔七八天換一次新鮮水,可以保存三四個月之久。
??? 食用的辦法有多種多樣:可以即舂即食,甜食蘸以蜜糖、或黃糖漿, 咸食可蘸以豉汁辣椒。浸貯之后可煎、可炙、可煮。煎,用油加料煎軟;炙,把糍穿于竹枝上用火炙,再加調(diào)味,咸甜自便,如夾上煮好的臘肉,其味更勝一籌,煮,可以配各種佐料,也可以加甜酒蕃薯各具風(fēng)味。這種食物,既是饋贈之佳品,又能讓饋贈者以糍粑白凈的程度顯示自己制作手藝的精細(xì)。